11月18日消息,据央视报道,今年,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就推出了春秋假。像四川、浙江的春秋假已经全面落地,全国推进试点的节奏也明显加快。
以四川为例,既明确了“春秋假各3天”的统一标准,也预留了弹性空间,更具可操作性。
“为什么要放春秋假”“孩子放春秋假,家长不放假怎么办?”等疑问也随之而来。
据了解,近年来,中小学生的学习节奏不断加快,而且一个学期四五个月,孩子的身心都处于持续消耗的状态。
春秋假,就像长跑中的一次调整呼吸,让他们有机会停下来,喘口气,重新积蓄力量。
另外,春秋假的设置也为亲子关系留出了一段黄金时间。寒暑假虽然时间长,但往往是旅游和出行的高峰期,交通、住宿成本高,景区人满为患,体验感大打折扣。
春秋假恰好避开了人潮,让家长有机会带着孩子,用更轻松的节奏看世界。
在关于春秋假的讨论之中,学生放假而家长不放假是争议的焦点,不少家长渴望趁春秋假错峰带娃出游,但更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,难以跟孩子同时享受假期,亲子陪伴的期待难以实现。
目前针对家长不能照护的情况,各地一般采取的是学校托管、研学营和集体出游等模式。
虽然托管服务和各种研学营可以缓解家长们的“看护焦虑”,但解决家长休假与学生放假的“时间差”,才是让春秋假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。
专家建议,推行春秋假需要多方协同,家校社应共同创造条件,落实带薪休假制度,同时,鼓励错峰休假,保障学生假期活动的质量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