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,截止2025年3月末,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2.96万亿元,处于近一年来的高位水平。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2.18万亿元,同比增长7.2%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.19万亿元,同比下降34.5%;委托贷款余额为11.24万亿元,同比增长0.6%;信托贷款余额为4.35万亿元,同比增长6.2%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.67万亿元,同比下降12.1%;企业债券余额为32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2.4%;政府债券余额为84.96万亿元,同比增长19.4%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.82万亿元,同比增长2.7%。
一季度,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.18万亿元,同比增加2.37万亿元,增幅8.4%。
央行认为,我国当前信贷结构亮点突出,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,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。
所谓社会融资规模存量,是指一定时期末,实体经济(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)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,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,直接体现了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总体规模。
相关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、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、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。